翁南道:“文三街”的年轻气息、创业故事,是独一无二的

名片 翁南道 颐高集团董事长
一直在探索全新数字娱乐生活方式的文三数字生活街区
      在杭州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中,文三数字生活街区(简称“文三街”)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化转型。这片曾经的电子市场聚集地,如今被塑造为全国领先的数字生活街区,成为科技创新高地。在这场变革的浪潮中,颐高集团董事长翁南道不仅是见证者,更是坚定的创新推动者和实践者。
      在这次深入的对话中,翁南道带我们穿越“文三街”的30年创业历程,从电脑城的兴起到科创的繁荣,再到数字生活的探索,他将分享对数字经济、创业创新以及新质生产力的深刻洞察。
      在数字经济的大潮中,“文三街”的改造不仅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一次革新,更是对城市发展新理念的一次大胆尝试。
      在“文三街”,有一群天天喜欢琢磨的人
      记者:从最初的电脑城到现在的数字街区,“文三街”的蜕变是惊人的。能否讲讲这背后的故事?
      翁南道:文三数字生活街区改造项目于2021年10月1日正式启动,整体规划目标是“国内领先的数字生活”业态,主要做年轻人的业态,探索怎样引领下一轮的消费。
       实际上,“文三街”的改造一直没停过,从最开始到现在,正好30年。“文三街”的改造伴随着创业史的不断发展,所以,今年的主题就叫“我在文三街创业30年”,这是一个怀旧主题,讲传承技艺、创业精神、创业故事和企业成长。
      记者:您是这30年的亲历者、见证者,这30年背后有哪些故事?哪些变化?
      翁南道:“文三街”的“创业30年”有三个阶段。第一个阶段是电脑城里的故事,里面那批卖电脑的人现在基本上要退休了。
      第二个阶段就是科创。杭州高新区的创业中心、浙江省孵化器协会、西湖区的高校都在这里——企业多,大学生更多,创业氛围非常浓厚。我担任了10年孵化器协会会长,见证了他们从“0”到“1”的突破。西湖区的统计数据显示,这条街孕育的上市公司市值达5.62万亿元。
     第三个阶段,就是做数字生活。现在的“文三街”是百花齐放的,有着多维度、多元化的业态、技术、场景、团队。“文三街”的30年,我比较有幸,都在参与。看起来,我们已经很拼了,但是比我们拼的人还有很多。
     记者:当时西湖区政府决定做文三数字生活街区改造的时候,有特别清晰地知道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出来吗?
     翁南道:今天的“文三街”有一个非常正确的战略方向,就是朝元宇宙、数字生活发展。前期,西湖区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,目标是既要有传统业态,又能拥抱新事物。
    “文三街”从传统产业运营到数字生活运营的转型,过程是艰难的,各类首店入驻后需要培养、补贴和政策支持,每一步都需要时刻关注,帮助它们成长。
     另外,如何精准把握快速发展的时代脉搏?未来的数字生活到底是什么?我们也还在探索。
     当然,在“文三街”有一群天天喜欢琢磨的人,肯定是优先得到商机的:街区里的理想国酒吧生意非常火爆,每天晚上8点半,挤满年轻人;前几天街区舞台上有一个小姑娘在跳舞,除了现场观众以外,她还要面对众多屏幕,背后有40万粉丝在支持她。
     这样的场景以前是没有的,也是设计不出来的。在杭州是有幸的,我们敢于有这样的创新。当然,创新者必须要承受焦虑和压力,不像以前卖电脑的时候,一条广告下去,马上就有回报。
     创新当中的代价,创新当中的琢磨,要非常坚定地走下去,才有可能成功。我们一直在摸索、在调整,今年估计还会有很多新事物呈现,不断的变化中。
     用创新的思维去助力园区发展
     记者:很多城市都来考察“文三街”,看完都想学习。最打动他们的点是什么?
     翁南道:我去过许多城市,CBD、高新区集中在一起,全是高大上的楼,很震撼。我把这一幢幢高楼拍回来,放给公司的高管们看——很多城市不缺高楼大厦、不缺大块头、不缺国企,但民企的楼几乎没有,而3公里长的文三路(路名),90%的大楼是民企。
      杭州的创业基因和活力是他们所缺乏的,“文三街”的年轻气息、创业故事、数字消费,是独一无二的。他们非常渴望这样的氛围,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,帮助他们规划、设计、运营,输出“文三街”的创业基因和文化。
      我觉得“文三街”应该是多元的。“文三街”有两块东西,一块是“我在文三街创业30年”的故事、记忆、碎片,这是“文三街”的传奇、传承,也是“文三街”的精神,我们要保留下来。
      第二块就是“数字文三街”,一路狂奔,要不断把新的内容装进来,边跑边装,边跑边探索。我觉得是能做出来的,因为有“文三街”的基因在。
      记者:“文三街”现在做的这个事情,属于新质生产力的范畴吗?
      翁南道:我理解的新质生产力,一是新技术驱动,二是新产业推动,三是新模式和新场景推动。我们是属于第三类。
      新质生产力当中,技术和产业肯定占绝大多数,然后新模式、新场景、新服务算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      文三数字生活街区不断地推出新模式、新场景,尝试不同于以往的新服务,用创新的思维去运营整个街区,我想这就是属于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魅力。
      商业模式不断创新,企业战略保持谨慎
     记者:颐高的主营业务还是产业园区,产业园区主要扮演的是一个招租的角色,那么颐高的探索跟其他同行相比,有哪些差异化?
      翁南道:我们主要是以“空间平台+产业+服务”的模式为当地政府做招商。目前,我们在全国各地有200多个产业园区,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帮他们搭平台、做产业。
     从开电脑城到现在做园区,内在的主流模式基本上没什么变化,无非是内容多做一点,庞大且粗放的资产少做一点,这就对模式的运营和节奏的掌控要求比较高。目前,颐高控制得还可以,我们把重心放在了拼首店、拼运营、拼服务、建生态上。
     记者:为什么要控制这个节奏?
     翁南道:这跟企业家的个性有关。我就喜欢新东西,比如说“新质生产力”一提出来,我周日买张车票就到南昌去了,10多个项目跑下来,再和当地政府一起交流,讨论怎样让南昌弯道超车。
     在商业模式上,颐高不断创新,寻求突破;而在企业战略上,我们保持谨慎,确保每一步都稳健前行。这种平衡策略让我们在追求创新的同时,也能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成功。

转载自《杭州日报》
记者 苏扬 徐林军  实习生 毛珮瑶
上一篇:正式签约,成为科大硅谷“全球合伙人”!

下一篇:拾己而上 创业同行|楼友会十周年庆典圆满举办